研学游,中央推进乡村三产融合新方向
乡村研学游,从试点到大力推进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实践性的研学活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文教合作需要体验教育,不止阵地或基地,更在于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和生活场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需要场景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生活和生产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体验场景。
“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研学目标,“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也只是研学路径之一,包括“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在内的研学教育最关键的是社会实践,归根结底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生产和生活体验才是最真实、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研学活动。
最近几年,无论是研学还是实践教育,国家政策都是在不断关注的。尤其是实践劳动教育这方面,是做了重点关注的。学农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但发展学农教育,对基地和场所的要求非常高,乡村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个基地。实占与服务客户也进行过很多有效的落地,如何将农村资源和研学教育、研学旅游结合到一起?
亲子研学的市场消费群体主要是0-16岁的孩子及其家庭。孩子是亲子研学主要的目标客群,同时,父母作为亲子研学的买单者,是亲子研学的真正消费者,其教育、引导与亲子研学市场有着很大的关联。
那么,通过客群决定规划设计方向,提供以下几个方式:
1.亲子开心农场
这是一种亲子家庭租赁、认领农场土地的模式,城市的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体验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收获的过程,享受农耕生活的乐趣。这个过程,农场可以通过亲子带队老师组织一系列的春种、秋收农事活动,来提高客户与农场的黏度。
2.主打自然教育
孩子们可以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不定期的在户外活动,观察动植物、燃篝火、爬树、做游戏、画画等。这个模式还可以和中小学的户外实践进行对接,把中小学直接引入农场里来。
3.乡村休闲娱乐模式
通过乡土化的休闲体验和趣味性的乡村娱乐活动,为孩子提供简单、有趣的乡村生活体验。在产品设计上,以简单化、原生态和趣味性为主,甜瓜迷宫、稻草堆、小猪赛跑、搓玉米等都是受人青睐的亲子产品。
总之,要投资开发这类亲子研学项目,一定要把前期的策划、规划设计做扎实了,接地气,符合客群需求,才能保障后期顺利运营起来。